一、采访工作细则
一、采访原则
1. 思想性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所采访文献应当品位健康、格调高雅,科学性强、学术性高,有利于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成长。
2. 适应性原则。所采访文献必须适应学校的办学特点、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优先保障并满足教学与科研学术等多层次需求;重点采访实用性强的教学参考、教学辅导类图书,兼顾读者获取知识、提升素质、活跃生活、健康发展等方面的需要。
3. 系统性原则。重点学科、重要学科文献资源体系要相对完整,一般学科、辅助学科文献资源要初具规模,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新兴学科文献资源要适度采集,并注意查漏补缺,力求通过长期有效的采访积累,逐步形成学科配置优化、主次分明、结构合理的文献资源体系。
4. 效益性原则。坚持“用藏结合、以用为主”原则,避免“藏非所用、用而无藏”,努力实现良好的流通阅览效益。
5. 特色性原则。突出学校学科专业特色,注重对各类特色文献(含灰色文献)、自产文献的系统完整采集和收藏,逐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馆藏文献资源体系。
6. 计划性原则。资源采访必须有计划地进行。制定计划时应综合考虑学校的教学安排、科研动态、专业设置、图书馆的馆藏结构、年度经费等情况,确定采访重点、学科配额和进度安排,立足当前,兼顾长远,避免盲目性,克服随意性。
7. 经济性原则。采访中必须突出重点、把握方向,合理使用经费,充分发挥经费效益。处理好重点与一般、品种与复本、价值与价格的关系,杜绝购回闲置书,避免重复采购。
8. 发展性原则。资源采访必须紧随科学技术和时代发展,努力把握相关学科专业发展动态,积极采访一些理论前瞻、学术水平先进、理念处于学科前沿的文献资源。
9. 共享性原则。对一些供教师或科研人员使用的专业图书,由图书馆牵头协调,分工协作,各有侧重,统一编目,定期点验,资源共享,逐步构建以图书馆为中心、部系或教研室的资料室为专业补充的一体化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10. 公正性原则。采访人员应当客观公正,充分把握并妥善处理上述关系,切忌凭个人喜好或偏见进行采访,防止受制于其它不当因素。
二、采访指导思想
1. 根据学校教学和科研需要,以经济、管理、广告学、艺术设计、语言(大学英语、商务英语)、大学教育、计算机等类为重点,兼顾其他学科专业,逐步建立具有我校办学特色的馆藏文献资源体系。
2.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满足教师教学、科研参考的需要。
3. 满足学生学习各课程参考的需要。
4. 针对馆藏和图书流通中读者的需求情况,不断完善和补充各类图书。
5. 兼顾采购其他各类图书,满足读者知识学习的需求。
三、采访模式
本馆纸质图书采集以订购为主,现购为辅。利用社科新书目、科技新书目、全国地方新书目、全国各大书市、书商提供的书目和网上书店等图书出版信息,以及邮购、外采、下发书接收等形式广辟书源,建立顺畅的图书来源渠道。以预访预采、现访现采和网络采访为主要手段,代访代采、交换、征集、受赠等作为辅助或补充手段。
1. 预访预采。图书采访人员收集整理各种出版发行信息,提出预采方案,通过预定的采购渠道进行采购。
2. 现访现采。图书馆根据读者需求组织相关人员直接到书店、出版单位、图书供应商或大型书市等场所,按照预定采访方案,对已出版的图书进行现场直接采访。
3. 网络采访:是由图书采访人员通过亚马逊、当当网等直接访问图书信息,进行采访活动。也是预访预采的一种重要手段。
4. 代访代采。对未采到的读者急需图书,可委托他人通过预定以外的渠道代为选购。
5. 交换采访。与建立相互交换关系的图书馆间的一种图书免费采访,由各自图书采访人员以本院校(或著作权人)许可传播的自产图书的富余复本进行免费交换。
6. 征集采访。采访人员定期以图书馆名义向学校教学科研部、各系部、教研室等单位及个人,征集教材、教参、著作和其它读物。
7. 受赠采访。图书采访人员以图书馆名义接受无利益要求、无违规现象的友好机构、合法团体和个人免费赠送且符合馆藏要求的文献。
四、采访要求
1. 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不得出现有意识形态错误、历史虚无主义、有违中央精神、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图书,不得出现有封建迷信、淫秽暴力及其他违法违规内容的图书。
2. 所采访图书必须由国家正规出版社出版,不得出现盗版图书。
3. 全面收藏本校老师编写的著作、教材、论文、课件等。
4. 重点收藏与本校教学密切相关的书籍、音、视频资料、电子图书、数据库等各种载体形式的文献资源。
①经济:包括管理学、财务管理、会计、审计、资产评估、金融、经济统计、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
②管理:管理学相关经典著作、案例、研究文献等。
③法律:国内和国际的经济相关法律文本、司法解释、司法案例等。
④政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哲学、党建、党史、国内国际形势等。
⑤教育:大学本科教育相关政策、法规,教学与管理的理念、方法、手段相关研究资料等。
⑥体育:适合大学生及教师从事的体育运动相关资料。
⑦语言:大学英语、商务英语、大学语文等相关教材、教辅资料、知识读物等。
⑧适合收藏的各学科领域的经典著作、热门畅销图书
⑨与教学、科研相关的参考资料。
⑩重要的工具书:如年鉴、百科全书、统计资料等。
⑪相关学术会议论文集、学位论文。
⑫选择收藏部分自然科学、文学(如军事小说、纪实文学、部分名著),以及某些生活学习用书等。
五、文献复本标准
1. 纸质图书:
①一般图书:原则上3册,复本数不能满足需求的可适当增订,但不应超过10册。
②工具书:原则上1册。个别重要工具书可增订1~2册。
③外文图书:原版书一种1册,影印书同中文复本量。
2. 纸质期刊、报纸:原则上每种1份。
3. 内部资料、学术报告、研究报告、会议录等非正式出版物,可视情而定。
4. 电子文献:每种1份。
六、采访工作流程
1.收集采访信息源:
①征订单位的发行目录、征订单。
②出版社或个人发行直接邮购的订单。
③读者的推荐书目。
④从供应商了解的发行书目信息。
⑤赠书信息。
⑥外出调研、参观人员收集的资料信息。
⑦各类图书交易、订货会信息。
2. 预选。在接收到采访信息后,根据本馆藏书建设的需要,确定预选目录。选书过程应注意:
3. 查重。 将预选目录信息通过业务管理系统进行查重,剔除重复图书,保留不重复图书和需增加复本的图书,生成图书订购清单。
4. 报批。将图书订购清单依次报图书馆、学校领导审批,未完成审批不得开始订购。
5. 正式订购:
①按订购批号生成订购单(订购批号年份+采访渠道拼音编写+流水号组成)。
②打印订购清单。(一式两份:1份留采编组,并用于核检到书;另一份由馆长保存,建立档案。)
③采购批件、清单及要求交学校采购部门,配合采购部门完成图书采购。
6. 到书处理:
①验收。将到书与配货清单核对,无误后,上机验收。与订单不符的图书一律退回。查询未到书情况,按批次进行统计后报采购部门催询、追订或取消订购。
验收批号的确定:验收批号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验收功能用以处理财产登记的文件标识,本馆采用“年度+流水号”作为验收批号,流水号为三位,起始号为001,例如2018年第一批入馆图书验收批号为2018001,以此类推。
②贴条码。条码贴于题名页上方正中间位置和尾页上方空白处中间位置。
③总括登记。按照验收批次进行总括登记、打印图书财产账。
④打印财产账。一式三份,一份连同购书发票报财务销账;一份留采编组注明报销发票号,每年装订一册作为入藏凭证保存。一份送馆长备查、建档,同时保留计算机文档。
⑤打印送编清单。一式两份,用于验收人员与流通人员的交接。双方各保留一份,定期装订建档。同时保留计算机文档。
7. 送编交接包括图书交接和送编清单书面签字交接。
七、非入藏书
非入藏书必须经馆领导批准,并打印非入藏清单。(一式两份,由采访人员与接收人员共同签收,各存一份)
八、发票报销
验收人员对新书点验、系统验收、总括登记、建立打印财产账后,制作新书交接单,将新书移交编目。编目员核对新书交接单和财产账与实际移交图书种、册数及总价后,在财产账签字确认。验收人员将欲报账财产账、发票、发货清单与采购员核对,由采购员签字确认,并由组长审核后在发票背面签字。最后,报馆长审批、报销。
报销前,复印相关发票留档,并与财产账建立关联。
二、图书验收工作细则
一、验收内容
1. 是否帐实一致。接货时,总包数是否与供货方的货单完全一致。拆包后,每包相关实物是否与包内清单完全一致。
2. 图书内容品质。图书是否符合资源采访相关原则和相关标准。
3. 图书印装、品相品质。是否存在印刷或装帧质量问题和装帧错误(如漏印、缺页、倒装、脱胶等),是否属于盗版图书,是否存在较明显破损现象,是否受到浸泡损害。
4. 是否与订单一致。图书品种、版别、复本数、单价等是否与订单一致。其中,单价误差在20%以内的,可视为一致。
5. 是否逾期交货。是否有某些图书已超过与供货方约定的最后期限。
6. 是否重书。若是重书,是否属于补充或重新订购的。
7. 是否存在其它影响图书品质的问题。
凡与上述内容不一致的图书,统称为不合格图书。
二、验收程序
1. 接收到货。由采访人员负责对到馆图书及清单进行签收并逐包(或逐种)填表登记。
2. 拆包清点。对已签收的到馆图书,由图书验收人员和供货商共同手工拆包验收。拆包后,核对包内图书的名称、单(总)价和复本数是否与相关清单一致。对差错或质量问题,在清单上进行备注,以便计算机核验。同时,及时与供货方通报联系,并商妥处理方案。
3. 计算机核验。通过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对拆包验收合格的图书逐种审核验收,并进一步排除不合格图书。对不合格图书,原则上作退书处理。录入新书应首先在计算机上查重,如发现新书非我馆所订,是发错、重发或多发时,应将此书退还发书单位。个别虽与订单(包括品种、版别、单价、复本数等项中的某一项)不符,但符合馆藏标准又确实需要的,必须经馆长审验同意后方可验收。
4. 数据修正。对验收合格的图书,根据该种图书的实际状况对采购系统中验收表的数据(取自原先录入的订单数据)进行修正。
5. 图书加工。对已验收的图书,按“图书加工工作细则”对每册图书进行加工。
6. 价格核算。每批图书验收完毕后,准确核算出总册数和总价格。如有出入,必须查出原因,予以修正。对因系统原因无法修正的,必须在随后的验收财产清单上明细注明。
7. 总括登记。本批图书财产核准无误后,通过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采访模块进行财产总括登记。
8. 清单打印。验收无误的图书,按图书验收日期、来源(购买书店名称、发票日期、号码、赠送、交换)、金额和册数和种数等一并填入验收清单,并在清单上签名后随编目样本图书一起移送编目人员。
9. 移交编目。验收及其他工作(打登录号、盖馆藏章)处理完毕后,将图书送编目人员,所送图书须与验收清单上的记录一致,并由收书人员在验收清单上签字。
10. 退书处理。对作退书处理的不合格图书,由采访人员负责及时清退。
11. 统计。每学期和年终都必须根据验收图书的来源(书商、零星订购、赠书),统计出所验收图书的种数、册数和金额。
三、验收要求
1. 严格按照订单认真验收。
2. 对不合格图书,书刊加工人员不得擅自接收。
3. 一次拆包数量不宜太多,数量较多的批次可视情分几次验收。
4. 严格履行交接手续,做到数目清楚、手续齐全。
三、图书加工工作细则
图书加工工作包含粘贴图书条形码、图书RFID标签,书标打印及粘贴、盖馆藏章等工作。根据与供应商的约定,图书加工可由图书馆工作人员完成,也可外包给图书供应商完成。无论哪种方式,本细则均作为图书加工的实施规范和验收标准。
一、粘贴条形码
1. 粘贴数量与位置
每册图书粘贴2张条形码(简称条码),第一张粘贴于图书题名页正上方中间位置,第二张粘贴于图书尾页正上方中间位置。条码上方应覆盖粘贴保护膜。
2. 注意事项
①粘贴条码时不能遮压文字,尽量不遮压图案;如该处因显示信息密集而无法粘贴,则条码可移贴至本页其它空白处(应尽量不影响该页面原有效果)。
②每种图书不同复本的条码号尽可能连续。
③条码号必须按从小到大顺序连续使用。
④粘贴要端正,不能有明显倾斜。
二、粘贴图书标签
1. 粘贴数量及位置:每册图书粘贴一根RFID标签。
2. 粘贴要求:位置位于图书倒数30页左右,距书脊上方2cm处,标签箭头方向朝向书脊一侧,粘贴时保证深埋(至订缝)不外露、平直不鼓曲、紧压不脱胶、隐蔽不留痕。
三、加盖馆藏章印
1. 盖章数量与位置。每册图书题名页出版社上方位置加盖馆藏章印1枚。若该图书附有“随书光盘”,则在题名页上适当空白位置加盖“随书光盘内容可从图书馆网站下载”字样章印。
2. 注意事项
①仅使用水性、暖色(一般为棕红色)印油。严禁使用油性印油。
②章印方向均端正向上(上切口方向)。
③章印要清晰。
四、粘贴书标(索书号)
1. 书标(索书号)粘贴位置。按照规定样式打印书脊书标和索书号。索书号贴在题名页左下角处;书脊书标贴在距书底边3厘米处。书标上方应覆盖粘贴保护膜。书标及索书号打印格式按照图书馆传统要求执行,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四号字,样式如下:
TP393 33 S0000001 |
2. 注意事项
①打印书标清晰,格式正确,位置居中。
②所贴书标必须与相应图书完全对应。
③粘贴要牢固,方向要端正,且尽可能不影响读者阅读。
五、加工数质量标准
1. 质量标准。加工符合要求,错误率不得高于1‰。
2. 数量标准。每人每天加工量不低于170册(件)。
四、图书分编工作细则
图书分编包括给本馆中外文图书、期刊合订本和中外文非印刷型文献标引索书号(分类号+种次号)、机读目录著录以及技术加工。按照与供应商的约定,分编工作可由图书馆工作人员完成,也可外包给图书供应商完成。无论哪种方式,本细则均作为分编工作的实施规范和验收标准。
一、分类依据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
二、分类原则
1. 分类标引必须以资源内容属性为主要标准,形式特征为辅助标准。只有那些无法依内容属性或不适于依内容属性归类的文献,才首先考虑依形式特征归类。
2. 分类标引时须仔细辨析类目的确切含义和范围,不能孤立地理解类目的涵义。其中,上下位类的从属性必须格外注意,凡能归入下位类的,必定也能归入其上位类。
3. 资源分类必须保证源尽其用,当被分类的资源涉及分类法中的多个类目时,首先应归入对完成学校教学科研任务最有利、对读者最有用、最容易检索到的类目;然后,再考虑进行互见分类、分析分类,以揭示资源的潜在用途或次要主题,提供多种检索途径。
4. 资源分类须恰如其分,防止归入范围大于或小于资源实际内容的类目。当分类表中无确切专指类目时,则归入最接近的上位类或相关类。还要区分总论与专论、一般原理与具体问题等。
5. 不仅相同主题的资源前后归类要一致,而且同类型或同性质的资源,其主题分析水平、分类标引方式、标引结果与标引风格等方面也要保持一致。
6. 当资源的主题涉及多主题、多学科特征属性时,需要在多个学科类目中加以重复反映,除给出主分类号外,还应给出互见(附加)分类号。
三、分类流程
1. 查重
在分类前,必须依据计算机机读目录CNMARC,对每一种书进行查重,确定该图书是复本还是新种,以防一书两分或同类异属。对于以下情况均可考虑作重书处理:
●各著录项目的内容与原书完全相同的图书;
●同一版本的各次印刷体;
●同一著作的缩本、影印本;
①重书的处理:将已分图书的索书号(分类号/种次号)写在重书题名页右上角空白处,并用“重”标记,不必重新分编,只需在验收库中录入图书条形码及在该书MARC记录中增加复本即可。
②多卷书、分册书(续到书)的处理:查重查到多卷册续到书时,其分类号和种次号与原书相同,仅在其种次号后加“:”再给卷册区分号和卷册编号,并把其索书号写在题名页右上角空白处内,只需取采购验收数据进行MARC著录即可。
③不同版本书的处理:
●同一种书在版本内容上不同,如修订、增订、补订、缩写、节写、缩译、节译、简本、通俗本等,其索书号与原版书不相同。
●同一种书在版本形式上不同,但版次相同。如装订形式(精装、平装、线装)、开本、定价等不同情况者,其索书号与原版书相同。
2. 分析鉴别图书类属
①审阅书名。
②参考图书内容提要、检阅目次。
③阅读序言、说明、凡例和跋。
④浏览全书、参考必要的工具书等。
3. 给号
通过分析鉴别图书资源内容、主题,在《中图法》中选定与之相符的类目,确定相应的分类号,并取种次号。
4. 特别规定
①关于总论复分表使用的规定:
●凡在主表中列有专类的书,不再依本表复分;
●凡在主表中规定依本表复分的书,均依本表复分。例,《哲学辞典》入B-61。
●专科(专门)性参考工具书,归入相关学科类目后用本表复分。例,《中国军事后勤百科全书》入E23-61。
●本分类细则未要求复分的书,原则上不再复分。
②关于其他通用复分表使用的规定:除总论复分表之外的其他通用复分表包括世界地区表、中国地区表、国际时代表、中国时代表、中国民族表。这些复分表的使用涉及到本馆制定的分类级别,使用时应以设立的图书种次卡类目为准,种次卡类目不要求复分时,则不再复分。主表类目下的仿分和专类复分表的使用原则亦照此办理。
③丛书的分类:专科性丛书入有关各学科;综合性丛书视具体情况而定。丛书均不依总论复分表复分。不论专科性丛书或综合性丛书,其各分卷册都应有各自不同的索书号。
④关于字典、词典(辞典)的分类。字典、词典在H、C、N、Z各类中都列了类目。一般的处理方法是:
●凡用作解释字音、字形、释义等辅助学习语言文字的字典,词典入H类有关类目。例:《易错字字典》入H124-61。
●专科词典、专业术语集,均入各学科,例:《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词典》入F832.5-61。
●供一般查阅、参考用的综合性辞典入Z类。例,《中国百科大辞典》入Z32。
●三种语言对照的词典入H061。例,《日中英10万语大辞典》入H061。
●两种外语对照的词典入前一种外语。例,《日俄词典》入H366。
●汉语和外语对照的词典均入有关外语。例,《简明俄汉词典》入H356。
●一种语言的词典入各有关语言。例,《法语惯用语词典》入H326。
●凡主表中列有专类的字典、词典,一律归入专类,不再复分。例,《自然科学大事典》入N61。
●凡主表中未列专类的字典、词典,先归入相关类目后,再依总论复分表分。例,《数学百科辞典》入O1-61。
⑤其他类型工具书的分类。这些工具书包括:全书(类书)、年鉴、手册、概览、指南、图表、年谱、大事年表、产品目录、标准、资料、书目、文摘、索引等。一般的处理方法是:
●专科性(专门性)的工具书入各有关学科,再加相应复分。例,《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入G52-54,《京津沪三市化工产品企业标准目录》入TQ-63。
●综合性工具书入Z类,不复分。例,《中国大百科全书》入Z22。
●专科、专题书刊目录入Z88。例,《全国专利文献馆藏联合目录》。
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主题的图书,如果是并列关系的,本馆按在前的主题所属学科归类。
⑦关于多卷书和丛书的归类。多卷书一般作统一归类,如果多卷书的不同卷次的内容分别在不同的大类则可分散归类;丛书一般采取分散归类的方法,如果该丛书主题明确、内容专一,子书的内容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采用分散归类将影响它的完整性,则应统一归类。对有总书名也有分册书名,但总书名内容跨度大。如《大学物理丛书》。(如分册书名,如:《光学》、《热学》、《电磁学》等),均作分散处理。丛书分散到馆藏不齐,作分散处理。自然科学普及丛书或综合性读物集中处理入N49类,单本学科普及读物各入其类加复分号“-49”。
⑧正在分类的图书跟馆藏同类图书的分类不符时,一般根据“将错就错”的原则归类,如果同类图书与以前的分类出现较大的错误才重新归类,并将库内的图书进行修改。
⑨结合本馆实际情况,图书优先归入与我校学科专业直接相关的分类。
四、主题标引依据
1. 《文献主题标引规则》(GB386-83)
2. 《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第2版)(2009)
3. 《汉语主题词表》(1980;1991自然科学部分出增订)
4. 《军用主题词表》(1997)
5. 《文献叙词标引规则》(GB/T 3860-1995)
6. 《情报与文献工作词汇基本术语》(GB4894-85)
五、主题标引原则
1. 必须将资源的学科内容、研究对象作为标引的主要依据,资源的空间、时间、类型等一般只作为标引的次要概念。
2. 必须客观地揭示出资源所研究或论述的主题概念。应避免主观臆断,不掺杂个人观点和褒贬取向。
3. 主题分析时必须准确理解资源的内容实质,正确把握资源的中心主题、次要主题、隐含主题,以及它们的情报价值、适用范围;用准确的概念描述主题分析的结果,并用准确的主题词加以转换。
4. 必须将资源中有价值的情报内容充分揭示和标引出来,并根据资源的实际内容、检索系统的性质确定合适的标引深度。标引深度通常为2-8个主题词。
5. 在表达资源主题概念时,必须选用词表中与该主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最相符、最专指的主题词进行标引。当词表中有相应的专指主题词时,不得使用组配标引或上位词、下位词标引。
6. 应当根据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科研计划、读者的检索习惯,有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标引方式和标引深度。
7. 不仅相同主题的资源前后标引要一致,而且同类型或同性质的资源,其主题分析水平、主题标引方式、主题词组配及词序、标引结果与标引风格等方面也要保持一致。
六、著录依据
1. 《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SBDs)》译丛(第2版)
2. 《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2版)(2003)
3. 《英美编目规则》(第2版)(2002修订版)
4. 《联合编目手册》(2003)
5. 《文献著录总则》(HGB 3791-83)
6. 《普通图书著录规则》(HGB 3792-85)
7. 《连续出版物著录规则》(HGB 3793-85)
8. 《非书资料著录规则》(HGB3794-85)
9. 《地图资料著录规则》(HGB3796-87)
10. 《中国机读目录格式》(CN-MARC)
11. 《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
七、著录原则
1. 著录的项目必须齐全、完整,能够充分反映资源内容与形式的全貌和细节。
2. 著录内容、格式必须遵循相应的规则和规范。文字必须规范,忠实于资源,标点使用应与语种一致。
八、编目流程
1. 接收待编目样本。由资源编目人员接收加工人员移送的图书编目样本和其它待编目资源。
2. 接收预编书目信息。从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的编目子系统中的读取预编数据前,先核查计算机移送结果(种、册数)是否与验收结果一致,再读取验收表中的相关书目信息。
3. 如本馆中央库有可套录的外部MARC源数据,可以调出按规定字段著录相关信息,并在CN-MARC905字段著录馆藏信息。
4. 若源数据库中无本馆所需数据,则依据中文图书的可参考在版编目(CIP)数据提供的信息,直接按照著录要求逐一录入到CN-MARC格式的相关字段(包括905字段)中。
5. 无论是直接录入还是套录数据,均需分析资源内容,确定资源主题及学科属性,以确保标引、著录的内容准确、规范。
6. 套录和直接录入在版编目信息时应注意校对分类号。如对方所给分类号有误应纠正;如对方所给分类号与本馆分类补充规定有关规定不一致,应以本馆分类补充规定有关规定为准。
7. 题名字段著录,正题名与副题名字段均具有检索意义,要按文献反映完全、准确地著录。
8. 责任者字段著录,本字段为检索点,应把文献的责任者反映完全、准确。同种文献有一个或两个责任者照实录,两名责任者之间用“,”隔开,三个以上责任者只著录第一责任者,结尾用“等”。责任者有集体单位又有个体的,一般按个体著录。
9. 版次的著录,文献版次为第一版默认不著录,其它版次均要照实著录。
10. 对于获赠图书,需在相应字段著录捐赠者姓名,在获得方式上注明“捐赠”。
11. 复核编目结果。复核内容主要包括,资源主题分析是否正确充分,标引、著录是否完整、规范、一致,归入的类目是否准确,分类号组合是否合理、完整、正确,内容性质相同的资源是否归入同一类目等。发现差误,及时更正。
12. 打印、粘贴书标。对本批次图书完成计算机编目后,打印书标(分类书次号)并由图书加工人员按本馆“图书加工细则”粘贴书标。
13. 上传随书光盘数据。由资源编目人员将随书光盘内容上传至“随书光盘数据库”,并编辑“随书光盘数据库”记录。
14. 移送典藏。由资源编目人员打印图书送典清单(一式3份,典藏人员签字后,1份自存,1份送馆档案室,1份送典藏人员)。并向流通阅览部进行计算机送典、移送已完成加工的图书和随书光盘;打印并发布《新书通报》等资源信息。送典、移送清单上应取得接收部门和接收人员签字,作为交接凭据。
九、编目要求
1. 资源编目人员应当熟悉有关规则、规范、词表内容,严格按照编目相关细则进行编目,熟练掌握编目方法,不断提高编目效率、水平和能力,标引、著录、归类给号的差错率均不得高于1%。
2. 注意了解有关学科专业知识,要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态度,努力提高编目质量和水平。
五、图书典藏工作细则
一、典藏位置
1. 备用书库:为流通书库,面向全校读者开展闭架借阅服务,主要收藏出版时间较早、利用率较低的图书和过刊等。
2. 综合阅览室:图书馆三、四、五楼共有综合阅览室5个,收藏各类图书资料。
3. 学习空间:主要收藏学生专业学习、考研、考级等参考资料,每种收藏一册。
4. 外文阅览室:收藏各类外文资料,其中外文原版图书仅供室内阅览不外借。
5. 报刊阅览室:收藏期刊、报纸和近2年的过刊合订本。
二、典藏原则
1. A-C类入综合阅览室A(三楼南)。
2. F入综合阅览室B(三楼北)。
3. D、E、G、H入综合阅览室C(四楼南)。
4. I-K如综合阅览室D(四楼北)。
5. N-Z入综合阅览室E(五楼南)。
6. 各类学生专业学习、考研、考级等参考资料,抽取1册入二楼学习空间。
7. 外文类图书入二楼外文阅览室。
8. 现刊、报纸和近2年过刊合订本入二楼报刊阅览室,3年前的过刊合订本调至备用书库。
9. 根据书架饱和情况、图书利用情况,适当将出版时间较早、利用率较低的图书调整至备用书库。
10. 光盘典藏:光盘录入光盘管理系统后,收藏于光盘柜中,由编目人员负责保管。
三、典藏程序
1. 验收图书。对从编目移交过来的图书进行清点与验收。内容包括:
①种、册数是否正确。
②图书印装、品相是否完好。
③著录是否正确、规范、一致。
④分类给号是否正确。
⑤图书加工是否完整、准确。
⑥是否存在其他问题。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2. 分配图书。对验收通过的图书,根据典藏原则,通过典藏系统分配至相应的馆藏位置,同时对图书进行分库放置,以便移送。
3. 移交图书。对已作典藏分配处理的图书,组织人员分别向对应馆藏位置移交。
4. 打印清单。按馆藏位置分别打印图书移交清单,由移交人员和接收人员签字确认后交图书馆档案室存档,作为图书交接凭据。
四、典藏要求
1. 典藏人员在典藏分配时,工作要细致,防止错典或漏典。
2. 定期对馆藏资源和新到资源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资源建设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3. 未经典藏处理的图书,一律不得外借。
六、流通工作细则
一、导引导读
1. 向读者介绍馆藏结构和布局,指引读者方便快捷地到达目的区域。
2. 指导读者使用检索机查找书目;及时联系技术保障人员处理计算机检索系统故障,确保检索计算机及系统正常运行。
3. 主动帮助读者查找所需图书资料。对于检索到而找不到的在库图书,必须进行登记追查,并每月统计追查结果。
4. 通过各种途径向读者推荐优秀图书,积极激发读者阅读和求知的愿望和兴趣,辅导、引导、培养读者进行健康阅读,努力在知识与信息传播上下功夫。
二、图书借还
1. 核对证件。认真核对借阅证,谨防冒用。
2. 检查品相。对出借图书,检查并向读者声明品相状况。
3. 办理手续。通过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流通子系统办理借阅手续,谨防漏借漏还或错借错还。
4. 预约借阅。针对开架借阅可能产生高拒借率这一实际,积极开展预约借阅服务。
5. 催还图书。经常检查读者借阅期限超期情况,及时催还超期图书,根据读者需要开展“到期提醒”服务。
6. 赔偿处理。按规定收取超期罚款、丢书赔款或赔书,必须严格登记。接收赔书时应注意检查图书是否为同种书的相同版本,赔书及时交采编组加工、典藏入库,不得随意放置。
7. 引导、指导、帮助读者使用自助借还书设备办理借还手续,及时解决读者使用自助借还书设备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三、藏书管理
1. 新书接收上架。接收资源建设组移交的图书,按照移交清单逐册清点,确认无误后在移交清单签字,清单交馆办存档;接收的图书应及时上架,一般当天接收的图书当天完成上架;架上图书严格按照索书号顺序排列(图书排架顺序详见《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新书上架应完成RFID系统的信息录入和定位工作,录入信息必须准确。
2. 读者还书归架。读者在馆内阅览完毕但未归架图书,应当天完成归架;读者归还的外借图书,暂存于图书中转架,由一楼服务台工作人员根据中转架排架情况,定期通知各楼层管理员归架;各楼层管理员接到通知后,应立即组织图书上架,一般当天完成;图书归架位置应准确无误、排列应整齐。
3. 图书排架与整架。各楼层管理员负责组织经常性的排架、整架,查找并纠正排架顺序错误,做到分类排架规范统一,要求错架、乱架率不高于1%(图书排架顺序详见《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图书在架上保持直立摆放,每档图书右侧用书挡固定,书脊与书架搁板外沿平齐,摆放整齐有序,不得有歪斜、倒放、参差不齐等现象。
4. 图书调架。合理规划图书上架位置,按各类图书年进书量预留排架空间。个别类别图书排架位置紧张时,应及时提出调架申请、拟制合理的调架方案,经馆务会研究通过后实施。图书调架完成后应更换书架导航标识。图书调架应更新RFID系统的图书定位信息,信息务必准确无误。
5. 盘点。按规定每学期进行图书盘点,提出剔旧、调整馆藏位置的申请。
四、借阅证管理
借阅证管理分为办证、退证、挂失、补办、押金管理等工作。此项工作由专人负责。
1. 办证:
①学校教师、管理人员、学生使用学校校园卡作为进入图书馆、享受图书馆服务的唯一有效证件,办理校园卡后自动开通图书馆服务功能。
②其他临时人员,需办理临时借阅证并缴纳押金100元方可入馆。
2. 退证:
教师、管理人员因各种原因离校时,学生毕(结)业或中途退学时,需将所借图书及欠款全部还清,再办理离校手续。
3. 借阅证的挂失及重办证手续。使用校园卡的读者,挂失、重办校园卡即可。使用临时借阅证的读者,需由本人到馆办理挂失、重办手续。挂失前账户上所借图书由本人负责还清。
4. 借阅证押金的处理。借阅证押金一律交会计入账。退证时从会计处提款退还押金。
5. 借阅证使用期的规定:
①教师及管理人员的借阅证自办证之日起有效期至退休、调离学校。
②学生的借阅证在校学习期间有效。
③其他临时人员借阅证的期限,一般设为1个月,特殊情况由馆长确定。
五、咨询服务
1. 常识服务。向读者提供资源查找与阅览、借阅管理等方面的方法和制度。
2. 资源介绍。根据馆藏和读者需求状况,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介绍、推荐馆藏资源。
3. 互动服务。注意了解、听取读者意见和建议,认真解答读者咨询,或联系其他工作人员答询,及时向相关部门或馆领导报告相关情况。
七、图书剔旧工作细则
一、剔旧原则
1. 注重保持馆藏体系的历史继承性和系统完整性。各学科、各时代的经典代表性著作,时代价值、科学价值、学术价值、资料价值、文化价值、使用价值较高的图书,只要内容相对完整、无严重破损,一律不予剔除。如复本较多且年代久远,视情可调整至备用书库。确需剔除的,必须严格手续,做好登记。
2. 适应本馆和读者需要,增强藏书活力和利用率。陈旧过时、内容在新版图书中已经更新或已无参考价值的图书,调整到备用书库。新进图书10年以上且已长期无人借阅的图书,经评估分析后可适当调整至备用书库。
3. 坚持导向性原则。有关部门明文规定停止流通的图书或内容不健康不宜进行流通的图书,做剔除处理。
4. 必须坚持经济性和实用性相统一的原则。对经过长期借阅周转,已严重残损破旧、无法再修补装订的图书,经过筛选,可以剔除。对虽有破损,但利用率较高且尚可修补的图书,一般暂不予以剔除。对内容陈旧、复本过多的图书,则按程序剔除出馆,但应至少保留一个复本。对备用书库内的图书,若流通利用率较高,可适时调整到各流通阅览书库。
二、剔旧时机
根据剔旧量的大小,一般每学期或每年度组织一次,通常安排在寒暑假前后学员离校后至返校前。
三、剔旧程序
1. 提出方案。藏书剔旧工作,先由各典藏位置提出剔旧申请,由典藏管理人员汇总并提出操作方案。操作方案,一般应包含下列内容:拟剔旧图书清单(包括:图书名称、剔旧册数、图书价格、剔旧原因、剔旧方式、特别说明等)、操作分工(包括:复审复查、典藏处理、报损处理等)、日程安排等。其中,需要在各书库间调整的,按对应书库分别造册;需要剔除的,另行造册。
2. 评估把关。馆务会对藏书剔旧方案进行讨论,并根据剔除清册逐一评估审验,集体把关。如一次性剔除数量较大,应报请上级领导批准。审验、审查未通过剔旧处理的图书,应及时归架。
3. 操作处理。方案获批后,由典藏管理人员协同流通、阅览岗位人员组织实施剔旧,馆务会指定专人监督剔旧过程。典藏人员对书目数据库中需剔旧的图书作相关处理,包括调整典藏位置、修改图书流通状态、图书剔除注销等,并打印相应的典藏处理清单。各阅览室和书库工作人员,需对剔旧的图书,办理交接或进出手续。对已作剔除处理的图书,由办公室负责处理,其它部门或人员不得私自处理。
4. 撰写报告。典藏管理人员根据实际剔旧情况,在剔旧工作结束后,分别撰写剔旧与报损的分析总结报告。报告经馆务会讨论通过后,报馆长签字审批。
5. 材料归档。剔旧过程中形成的文字材料(包括:剔旧请示、拟剔旧清册、实际剔旧清册、典藏处理清单、交接或进出手续、剔旧报告和报损报告等)在剔旧工作结束后的一周内,交馆档案室保存(典藏管理人员、各典藏位置可保存复件备查)。
四、剔旧要求
1. 馆藏图书是由图书馆负责管理的学校财产,任何个人均无权自行对图书作剔旧处理,更不得作剔除处理。
2. 藏书剔旧必须严格把关控制,严密流程监管,严防疏失误剔。
八、图书盘点工作细则
一、盘点类型及时机
1. 例行盘点:每学期盘点1次,通常安排在寒暑假前后学生离校后至返校前,也可与藏书剔旧工作结合进行。
2. 交接清点:各馆藏位置工作人员调整岗位时,在工作交接前应对该位置藏书进行清点。
二、盘点方法
对各典藏位置的各类别图书,视盘点量大小,可采取轮流盘点与随机盘点相结合、分类盘点与抽样盘点相结合的方法。
三、盘点程序
1. 提出申请。藏书盘点工作,先由馆办公室提出盘点申请,报经馆长同意后,由馆办公室人员负责,组织相关典藏位置管理人员实施。
2. 盘点核对。例行盘点工作由馆办公室和各典藏位置管理人员共同进行。交接盘点工作由馆办公室组织交接双方共同进行。
3. 填写报表。由盘点负责人填写图书盘点统计报表,并对去向不明图书列报明细清单,管理人员说明遗失原因。
4. 撰写总结。在盘点工作结束后,根据盘点结果,由盘点责任人撰写盘点工作总结、分析报告及意见建议。报告经馆务会审查通过后,报馆长签字备案。
5. 材料归档。盘点过程中形成的文书材料(包括盘点报表、盘点总结等)在盘点工作结束后的一周内,交由馆档案室保存(各典藏位置可保存复件备查)。
四、盘点要求
1. 定期进行藏书盘点是保护馆藏图书财产的有效方式,参与人员必须认真、严肃对待,相关库室必须积极支持、配合。
2. 所有参与人员及相关人员必须认真总结好藏书管理经验与做法,细致查找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注意研究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九、报刊订购工作细则
一、内容范围
根据学科设置、教研需要、读者需求和经费保障情况制定核心报刊目录。坚持学术性、专业性、知识性和普及性的原则,重点订购经济、管理、外语(英语、日语)、计算机、教育、法律方面的报刊兼顾社科、文体方面的报刊。
二、征订和收集方式
1. 集中征订。对于公开发行(含非邮发)的报刊,根据本馆历年征订情况、经费计划、报刊征订目录等信息,通常于每年10月底前提出次年度报刊征订计划,依次报馆长、部领导、校领导审批后正式征订。
2. 零星征订。对于由编辑出版单位自办发行的报刊,可视订单要求随时通过零星邮订的方式进行征订。
3. 交换。有些刊物既不发行也不出售,只有通过交换渠道才能收集到。事先须经双方共同约定各自交换的刊物种数与名称、交换的期限等,并按约定进行交换。交换期截止前,如需继续交换,则应重新约定。交换约定应存档备查。
4. 接收。接收由上级单位或机构下发的报刊。
5. 获赠。对一些不便向对方进行期刊交换的单位,可通过协商获赠的方式收集对方的刊物。
6. 补缺。因发行差错、管理疏忽、读者原因和自然磨损等因素导致某种重要刊物出现残缺,应及时采取多种方式(催补、补购、交换等)补配,以保证其完整性。
三、征订程序
1. 搜集报刊出版发行信息。采访人员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各种报刊征订目录、零星订单等发行信息。
2. 调查了解报刊利用情况和单位、读者意见。采访人员每年至少一次分别向各阅览室、教学科研单位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别读者征询对已订、拟订、拟增删报刊的意见,分析读者阅读喜好和阅读倾向。
3. 拟定报刊征订方案。采访人员提出全面综合的征订方案和征订清单。
4. 方案报批。采访人员将方案和订单逐级报馆长审核,经上级领导审批。审定的方案和订单交由馆档案室留存备查。
5. 正式征订。采访人员将审定的订单交学校采购部门按学校采购流程订购,积极配合采购部门完成订购工作。
6. 经费报销。采访人员填写报销单据,并附实际征订清单、正式发票办理经费报销和支付手续。
四、征订要求
1. 采访人员必须熟悉报刊的出版发行渠道,熟悉拟订刊物的性质、内容、出版周期、读者对象、历史沿革等,不断通过跟踪、比较、分析、研究等方法对刊物进行评价,确保所订刊物适应需求、品质优良。
2. 采访人员必须坚持报刊征订与收集原则,突出教学、科研需求,兼顾读者精神生活,切忌凭个人喜好进行征集的现象。
3. 采访人员应当积极拓宽报刊来源渠道,充分挖掘刊物交换与获赠的潜力,努力为本馆的资源建设和情报服务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到刊准备
仔细核对每种报、刊的价格、发行期和数量,并按报刊名称的汉语拼音顺序建卡造册,以便签收。对所订的报刊(含外刊)目录要提前送报刊阅览室一份,以便做好发行签收和划到准备。
十、报刊管理工作细则
一、报刊验收管理
1. 由报刊管理人员负责对新到报刊的验收与分配。
2. 对新到报刊,必须随到随验,以便及时上架。查验内容主要包括:品种、份数、品质(是否缺页、破损、倒装)等。发现问题,及时联系刊商或出版发行单位以便调换。
3. 若邮包中或报刊中夹有“单据”或期刊征订单,应集中存放、及时处理。
4. 如有“勘误表”或其它附图、附表,应粘贴在当期期刊的相应位置上。
5. 重点查看零星征订期刊的封二、封三、封底等处,若有征订、停刊、改刊等信息,应做好记录,下次征订期刊时使用。
6. 对未到馆的报刊及时向有关人员、校收发室、供应商催询,难以处理的问题及时报馆。
二、报刊登到管理
1. 对验收合格的报刊,必须及时加盖馆藏章印,并在计算机系统中进行登记。
2. 增刊、期刊更名,在登到时均应进行标注。
3. 随刊附送的光盘,放入光盘柜中,做好保管与管理工作。
4. 精装期刊和可作图书处理的期刊,需另贴RFID磁条。
5. 12月下旬起至次年度年初,应特别注意新订报刊到馆情况,以防漏刊、错刊和缺刊。此外,每3个月应全面检查一次到刊情况。发现缺刊,及时反馈给报刊采访人员进行催补,缺刊率应低于1‰。
三、期刊变更
经常核查新到馆期刊的更名、增刊、停刊、新刊征订情况并及时处理。刊名如发生变化,要及时在系统中录入相关数据,标明刊名更名的准确年月、卷期。
四、排架顺序
期刊应按一定次序排架,中文期刊按刊名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架,外文期刊按字母顺序排架。
五、报刊阅览
所有资料对读者提供开架服务,管理人员应了解主要报刊的内容和到馆情况,并尽可能为读者查找;掌握各种报刊的利用率情况,以便在下年征订时提出取舍意见。
六、期刊借阅
现刊一律不外借。过刊原则上不外借,特殊情况确需借阅的需经馆长批准,办理借阅登记手续。每次每人借阅不超过5册,借期不超过1周。
七、报刊下架
及时整理报刊架位,下架后的期刊要按顺序排列整齐。期刊存放在与现刊摆放位置同一期刊架下方柜内。报纸存放在书报阅览室库房内。读者需要时,工作人员应为读者查找,人多时可与读者预约,读者不得进入库房内查阅。
八、报刊检查
每月至少检查一次报刊在位的情况,防止丢失、缺损和私自外借。保持报刊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九、报刊复印
需复印报刊时,必须押证并在复印前后当面检查报刊的完好情况。发现问题按有关规定处理。
十、期刊装订
根据装订期刊合订本的要求,对前一年度下架期刊收集整理后,于每年9月中旬送厂装订。对未到馆、外借未送回、有缺期的重要期刊和缺期较多的期刊应缓期处理,设法补齐,待收齐或基本齐全后再装订。要特别注意保证核心期刊装订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不需装订的在次年的4月上旬整理好,存放在期刊阅览室库房内,保留半年后处理。
十一、期刊分类
按照方便读者取阅、利于管理的原则,对期刊进行合理分类。
十一、技术保障工作细则
一、保障方式
1. 日常性管理保障
(1)熟悉设备。使用者、管理者和技术保障人员应接受操作培训,掌握操作规程,熟练操作使用。
(2)设定功能。技术保障人员对读者用计算机(如检索计算机、电子阅览室计算机等)设置CMOS密码、系统还原功能,并设定用户访问与操作权限;同时,设置可由当班工作人员实现远程关机的网络关机功能。
(3)分类编号。馆办公室对每台设备进行分类编号,并建立明细登记管理制度;同时,对变动使用者、管理者的情况,及时在登记本上进行如实反映。
(4)故障处理。技术保障人员应及时处理设备故障,短时内难于解决的应立即报告并提出相关建议。
(5)档案管理。操作手册、技术档案、维护光盘、保障日志、登记册等应完备,并有登记目录,平时应锁入文件柜。
2. 阶段性管理保障
(1)先行保障工作。技术保障人员在每个学期开学初、服务开始前,集中力量对所有设备逐台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确保不影响正常为读者提供服务。
(2)期后管理工作。使用、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个人,在图书馆闭馆前夕,对相关设备设施做好断电、防尘甚至封存等工作。
3. 临时性管理保障
(1)设备临时移动保障。技术保障人员负责对任务使用设备的临时移动进行保障,保障结束后及时将设备送归原处。当需要借用其它部门设备时,应通过馆办公室办理借还手续。
(2)设备功能临时调整保障。技术保障人员根据馆长指令,负责对设备功能、设备使用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调增或调减。使用结束,应及时恢复原来状态。
4. 升级性管理保障
(1)设备更新保障。技术保障人员负责更新设备的安装、被更新设备的处置、更新设备的使用培训等相关工作。
(2)系统更新保障。技术保障人员负责操作系统、应用系统、计算机及网络安全系统等的及时更新。
二、保障内容
1. 使用管理技能保障
由技术保障人员负责对使用者、管理者进行操作使用与日常基本管理技能的培训,并注意检查使用管理情况,必要时须拟制使用管理指南。
2. 设备安全保障
由技术保障人员负责CMOS密码等的设定与登记管理,安装管理控制系统,纠正影响安全的使用与管理现象,并控制使用者对设备和系统的操作权限。
3. 存储设备管理
由技术保障人员对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及存储设备(属于图书馆财产的硬盘、移动硬盘、U盘等)、其它数码设备(如扫描打印设备等),分别进行醒目标记,并登记造册。
4. 设备运行保障。使用人员负责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技术保障人员负责设备的检测检修与故障维修。
三、保障要求
1. 使用者、管理者、保障者都必须按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处理。因违规造成的损失,由责任者承担。
2. 使用者、管理者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计算机安全、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的规定和要求。技术保障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3. 使用者、管理者若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技术保障人员。
4. 技术保障人员应当快速响应,及时处理。
十二、信息化系统及网站管理工作细则
一、机构与职责
1. 技术保障部负责图书馆网站、信息化系统及各数字资源库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和故障排除。
2. 馆办公室负责网站信息的收集、审核与发布。
3. 各业务部门负责本部门的日常使用管理,以及本部门业务工作相关信息的采集。
二、日常运行检查
1. 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RFID自助借还系统的日常检查由读者服务部负责,图书馆网站的日常检查由馆办公室负责,各类数字资源系统日常检查由资源建设部负责,网络硬件设备设施及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的日常检查由技术保障部负责。
2. 各系统常规检查每天进行一次,发现系统运行异常应及时处理,并认真填写运行维护日志。
三、数据备份
技术保障部应定期备份图书馆各系统的重要数据,包括金盘系统、RFID系统、网站系统、一卡通系统中的到馆人员信息、各自建文献数据库的数据以及其他需要备份的数据。其中金盘系统、RFID系统、读者进馆信息应每日备份,其他系统应在数据更新后及时备份。备份数据应妥善保存,确保数据可用性。
四、故障处理。
(一)各业务部门日常使用或常规检查中发现各系统出现故障,应第一时间通知技术保障部解决。
(二)技术保障部接到故障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维修。出现故障、原因分析、解决方法应详细在运行维护记录中详细说明。
(三)若因系统故障无法排除,应及时向馆领导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或建议,经批准后实施。
(四)在故障处理过程中,应合理制定方案,确保系统数据不受损。
(五)如遇机房停电或硬件故障,按相应应急预案处理。
五、信息发布管理
1. 发布原则。图书馆信息发布必须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遵循客观、准确、及时、实事求是的原则,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新闻出版管理、广播影视管理、互联网管理有关规定和学校的保密规定,严防导向错误、失实报道、侵权泄密等事故发生。
2. 发布内容。图书馆信息发布的内容包括在图书馆网站以及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发布的下列信息:
1、图书馆的各种通知、新闻、规章制度,各种业务工作、活动宣传;
2、图书馆文化建设、公益活动、文体活动、各种赛事等;
3、各大媒体发布的年度好书榜、名家名人读书感悟文章;
4、发生在图书馆的好人好事等;
5、读者协会等学生社团的活动预告、活动报道及读者优秀读后感和心得交流方面的的信息;
6、图书馆结合工作需要,认定需发布或转发的其他信息。
3.信息采集。
1、各业务部门应自觉做好本部门的宣传工作,主动采集本部门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并及时供稿,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供稿。
2、各部门负责人对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合规性负责。
3、供稿要求内容简洁、文字表达清晰,尽量达到图文并茂。
4. 发布程序。
1、由各业务部门进行信息收集、整理需要发布的信息并填写申请表(附件1:图书馆网站信息发布申请表);
2、部门负责人审核批准;
3、馆领导审核批准;
4、交馆办公室发布。
5、任何人未经允许不得随意发布信息或更改官方网站资料。
6、跟踪反馈。各部门应主动跟踪信息发布后的读者反应动态,并及时反馈相关部门和馆领导。统计、分析、评价信息发布情况,不断改进信息发布工作。
六、安全管理
①服务器、存储设备、交换机等安全管理工作由技术保障部负责,办公电脑及其他终端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由使用人负责。
②做好各硬件设备及应用系统运行情况的日常检查,发现故障及时处理。
③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各应用系统账号必须设置7位以上、包含特殊符号的密码,密码由专人专用、不得告知他人。
④采取最小化原则设置各应用系统用户权限,不得随意开放无关权限,不得为无关人员开放账号。
⑤操作系统必须安装杀毒软件,并定期更新病毒库。
⑥定期检查操作系统漏洞,并安装相应补丁程序。
⑦严格按照规程操作,不得在服务器或工作电脑上安装无关软件,不得上传无关文件。
⑧定期做好数据备份。
⑨各应用系统做出重大调整,必须请示馆领导批准,并事先做好原有系统的备份后实施。
⑩不得随意暂停网站和各应用系统服务,如必须暂停应请示馆领导批准。
⑪注重系统数据信息的安全保护,采取必要技术措施防范数据泄露,任何人不得将各系统的数据提供给无关人员。
七、档案管理
操作手册、技术档案、维护光盘、日志、登记册等应完备,并有登记目录,平时应锁入文件柜。
附件1:机房停电应急预案
预案一:
情况:遭遇停电
处置:1、第一时间通知学校电工,请求排除电路故障,了解停电时长信息;2、如全校停电时长超出UPS电源支持时间或无法判断停电时长,应立即关闭各服务器、存储设备及其他相关设备;3、将停电情况报告馆领导;4、恢复供电后,按操作流程开启服务器、存储设备及其他终端设备,并检查其运行情况;5、开启各应用系统,并检查其运行情况;6、各设备及系统运行正常后,向馆领导报告。
附件2:硬件故障应急预案
情况:服务器、存储设备、交换机等硬件设备损坏
处置:1、第一时间组织维修,无法维修的提交维修申请,报学校领导批准后实施;2、将故障情况报馆领导,如有必要上报学校分管领导;3、因故障需暂停应用服务的,及时在网站发布暂停服务信息;4、启用备用设备,将各数据库的备份调用恢复,临时提供服务。5、设备故障排除后,重新开启各应用系统并检查其运行情况,无异常后报馆领导。
附件3:病毒或网络攻击应急预案
情况:发现图书馆服务器或计算机感染病毒或遭受网络攻击
处置:1、切断感染病毒或遭攻击设备的网络连接;2、报告馆领导,并通知现代教育技术中心;3、如需暂停应用服务,及时在网站发布信息;4、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配合,制定病毒查杀或攻击防范方案并实施;5、问题解决后恢复系统服务,如有数据损坏丢失,则调用备份数据。6、检查运行情况,无异常后报馆领导。
附件4:网站不良信息应急预案
情况:发现网站发布不良信息或信息遭篡改
处置:1、立即删除不良信息;2、如信息被篡改,要立即切断服务器的网络连接,使得外部不可访问,防止有害信息的扩散;3、将情况报馆领导,如有必要报告学校领导;4、查找不良信息发布或被篡改的原因,制定整改方案,重新发布正确信息并消除不良影响;5、如涉及责任事故,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十三、情报咨询服务工作细则
1. 情报咨询工作包括指导读者查阅馆藏目录、提供文献线索、介绍文献出版信息,介绍检索工具使用方法,帮助读者解决在借阅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提供定题检索和情报服务、开展读者教育等。
2. 工作人员应认真对待读者咨询。情报咨询人员负责接待并及时回复处理读者通过现场、电话、网站、微信等各种方式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读者提出的咨询课题或问题,能回答的要热情认真的回答;一时解答不了的,应及时联系相关人员帮助或提供线索,请教有关专家后给予解答;如不能回答,也要耐心说明情况,做好解释工作。
3. 工作人员在受理文献信息的专题检索时要进行服务登记,并根据用户要求,在制定相应的检索策略的基础上实施检索,向用户提供检索结果,在需要时帮助用户获取原文,听取并接受用户对服务效果的评价。
4. 信息服务应围绕本校建设的重大问题、重点科研课题、学科建设等内容开展工作,主动提供情报服务。情报研究课题要经过充分酝酿慎重选择,使选题充分体现时效性、针对性、重要性,为教学、科研和领导决策提供情报信息服务。
5. 按照学校安排,承担图书馆利用教育、文献信息检索教育等教学任务。教学应结合我校、我馆实际,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科学性、先进性,认真多好教学准备、教学总结等相关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效果。
十四、宣传导读服务工作细则
宣传导读服务包括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服务项目和活动的宣传工作。
一、《图书文献导读》
《图书文献导读》是图书馆最新入仓文献资料的宣传和推介刊物,是读者了解馆藏信息的重要途径。
1. 发行方式
根据需要,一般采取网站和电子屏发布为主、印本发布为辅的方式进行。
2. 发行周期
原则上每月发布一期,根据文献到馆情况可适当做出调整。
3. 内容
包括以下基本板块:优秀图书推荐、新入藏图书目录、新入藏期刊目录、数字资源更新信息等,可根据需要增加相关专题信息。
新入藏图书信息由采编人员负责提供,新入藏期刊信息由期刊管理人员负责提供,数字资源更新信息由数字资源管理人员负责提供,优秀图书推荐由情报咨询人员和宣传导读人员共同选定。
优秀图书推荐选择范围为新入藏图书文献,应重点推荐我校学科专业相关图书,兼顾其他人文社科及自然科学类图书。特别应注意把握其内容的权威性、科学性,注重推荐图书的质量和层次。
二、专题文献导读
1. 内容
根据需要,就某一专题编制文献导读。专题可针对某一学科领域,如“经济管理经典书目导读”;可为某一人物,如“郎咸平著作导读”,也可为某一热点事件,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导读”,或者是某一纪念专题,如“抗战胜利XX周年专题图书导读”,等等。
推荐书目的来源,可来自于党和国家相关机构(如中宣部、教育部等)发布的必读书目,也可邀请学校权威专家教授选订某一专题的书目,或者由宣传导读人员自行选订相关专题书目。
所推荐图书原则上图书馆应有收藏(印刷本或电子本均可)。如无收藏,应报馆务会交采访人员及时采购上架。
2. 发布方式和周期
专题文献导读无固定发布周期,可根据学校教学科研需要、社会热点、重大节日等时机发布。发布方式以网络和电子屏为主,印本发布为辅。
三、新书展台
1.各阅览室新书展台由阅览室管理人员负责管理,展台图书的选择和摆放由宣传导读人员负责。
2.展台图书一般从本阅览室最新入藏图书中选择,要求内容科学权威、适于我校教师学生阅读、印刷装订质量无瑕疵。
3.展台图书要求每批次新入藏图书至少更新一次,也可根据需要更新多次。
4.架上图书应摆放整齐美观、架上卫生应清洁。
十五、读者活动工作细则
一、读者活动内容
图书馆应根据我校教学科研以及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读者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讲座、书展、书评、演讲、诵读等。读者活动服务人员应立足学校实际需要,努力丰富活动内容形式,不断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二、组织方式
1.读者活动岗位人员应与学校有关部门(教学科研处、学工处等)以及各学生团体保持密切联系,了解活动需求,听取意见建议。
2.读者活动岗位人员应密切关注国内外图书馆组织读者活动的经验做法和创新模式,结合我校特点,在借鉴吸收的基础上不断改进读者活动的组织工作。
3.在每年末应提出下年度读者活动计划,计划内容包括读者活动开展的内容、时间、组织方式、经费需求等,报馆务会研究通过后实施。
4.每项活动开展前,应提出具体的组织实施计划,包括内容、时间、宣传组织方式、所需人员和场地设施、所需经费等,报馆务会研究通过后实施。
5.每项活动应充分利用各种手段进行宣传,包括但不限于图书馆网站、电子屏、校园公告栏、海报等等,以充分发动读者、吸引更多读者参与。
6.读者活动岗位人员负责活动实施的整个过程,应严密组织,留存活动实物、影像记录,出现意外情况时及时协调解决或上报,坚决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7.活动实施完毕后,应及时予以总结,撰写总结报告,并在图书馆网站发布活动情况简报。
十六、安全管理工作细则
一、消防安全工作
1. 爱护消防设施
(1)消防器材设备摆放于规定的位置,任何人不得随意移动、不得随意摆弄或玩弄,甚至损坏。工作人员一经发现,必须立即制止,并提出批评。
(2)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状况。通常每学期检查1-2次,对检查中发现受损或已过有效期的消防设施应及时报请维修或更换。
2. 遵守消防要求
(1)严禁在馆内区域吸烟。
(2)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品等危险物品入馆。
(3)严禁在用电设备设施上覆盖物品。
(4)严禁违章用电(如私拉电源、私带加热设备、超负荷用电等)或带电维修。
(5)严禁在热源周围放置可燃物。
(6)严禁在公共通道上堆放物品。
3. 加强日常巡查
(1)巡查频度。各组负责人每天对各自责任区或责任范围至少巡查1次。
(2)巡查内容。消防设备设施有无损坏或失效;疏散通道是否畅通;有无违章用电情况;是否存在电路故障或电器故障;电热水器供水与使用是否正常;在馆人员有无违规情况;有无其它异常情况。
(3)问题处理。对发现的问题,能当场处理的当场立即处理;应由有关人员负责的,应立即通知;问题比较严重的或有关人员未予处理的,应立即报告馆领导。
(4)特别注意。下班后或闭馆期间应切断电源,平时注意检查。
4. 消防遇险处理
(1)遇险处理程序
①紧急报告。立即报告校、部值班领导和馆领导,并视火情严重程度报火警。
②视情镇静处理。若情况不危急,可使用灭火器灭火,并高声呼救。
③设法迅速撤离。如不能在极短时间内把火扑灭,则迅速组织人员疏散撤离。
④阻止险情扩大。最后撤离人员务必把门关上,防止火势蔓延。应急响应小组应迅即响应处置。
(2)遇险注意事项
①在馆人员听到火警后,不要惊慌,不要等待,立即按工作人员提示镇静有序地撤离现场。
②工作人员应当使用利于有序疏散的用语(如“请大家镇静,不要慌,跟我来”、“请大家从安全出口撤离”等)。
③情况危急人员疏散撤离时,不要试图收拾个人或图书馆物品;不要停下来猜测火起地点;通过烟雾区域时,应尽量降低身体姿势,可能时用潮湿衣物、毛巾等捂住口鼻;尽可能地帮助待援人员。
④在准备打开关闭的门时务必小心,若有明显热感、异味或异响,千万不要靠近,更不要打开,应另寻它法撤离或设法求救。
二、财产安全工作
1. 馆舍安全
(1)值班人员值班时必须在岗在位。
(2)值班期间,应适时对馆内、馆外进行安全巡查,每天上班后、下班前各1次,并对巡查与处理情况进行登记。
(3)对检查到的设备设施损坏,及时报技术保障部联系相关部门维修。
(4)做好闭馆前清场,关好门窗水电,避免人员滞留在馆内。
(4)对外来施工人员,必须交待注意事项,防止因施工造成馆舍的损坏。
2. 图书安全
(1)一楼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对门禁系统的检测,谨防图书因门禁系统失效而造成丢失。
(2)流通、阅览岗位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对在馆读者的巡视,谨防图书损坏或失窃。
(3)流通岗位工作人员,必须及时对逾期未归还图书进行催还,提前做好毕业学生等离校人员借阅图书催还工作。
(4)流通、阅览岗位工作人员对损坏图书及时进行修补。
(5)图书馆工作人员凭图书借阅证借阅馆藏图书,严禁无证借阅或超期、超量借阅。
(6)闭馆期间,非因工作需要,任何人不得进入书刊阅览区域、电子阅览区域。因工作需要必须进入时,须在图书馆值班室进行登记。
3. 设备安全
设备的管理使用参见或比照“技术保障工作细则”相关内容。
十七、办公室工作细则
一、行管工作
1. 行政管理。依据行政管理有关规定检查出操、考勤、一日生活、开放时间、节约水电等情况,协助馆领导做好经常性的行政管理工作。
2. 公共卫生。对图书馆周围的环境卫生、馆内大厅、走廊、厕所每天至少检查1次,确保大厅、走廊无烟头、无纸屑、痰迹及其他杂物;厕所清洁,无异味、无蚊蝇、无杂物。遇有重大活动,协助组织全馆清洁馆舍及卫生区的环境卫生,并做好卫生工具的保管工作。
3. 工作量统计。负责汇总各组每月统计的本组本月完成工作量。
二、安全管理工作
1. 学习贯彻安全工作的各项规定、指示,经常分析安全工作形势,掌握安全工作的规律和方法,制定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
2. 做好重点时机、重点部门的安全工作。在新生入学、学校放假等时机,督促值班人员加强责任心,确保文献资料和设备的安全。
3. 做好经常性安全管理工作。在下班前,督促各组人员切断电源、关好设备、锁好门窗。
4. 做好安全设施的维护更新工作。定期检查安全器材的使用、保管情况。每半年对消防器材、定期对防盗门、机要文件柜等设施进行安全性能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修或更换。
三、文件管理、信函收发、信息传递工作
1. 文件一律登记编号,专人保管、专柜存放,密级文件按保密制度办理。
2. 文件登记后,先呈馆领导阅,并按馆长的要求,安排学习或传阅。文件传阅按文件传阅单的名次顺序,传阅交接过程中必须逐件核对,并在传阅单上签名,传阅的最后一位同志将文件退回馆办公室。
3. 定期检查文件的登记、传阅、保管情况,做到无丢失、无泄密。
4. 外借文件需经馆领导同意,并办理借阅手续,注明归还日期。
5. 到馆的邮件、信函由馆办登记整理后于当日交当事人。发出的邮件、信函应对发往地、信函内容、发出时间进行登记。
6. 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信息传递工作。校、部及馆领导的指示、通知必须认真领会,及时准确地传达到各组(人)。馆向上级的请示、报告必须核对登记,及时送到经办人手中。
四、财务管理工作
1. 执行学校有关财务管理的规定和馆领导的具体指示,做好图书馆财务管理工作。协助馆领导做好年度经费预算工作,并协助馆领导检查预算经费的执行情况。
2. 出差、购物等公事,如需预借经费,经办人须征得领导同意,认真填写借据(写清经办人姓名、预借款事由),馆长在借据上签字报批准后,到校财务办理。
3. 办事完毕并到财务报销后,经办人与财务结清账目还清借款。
4. 经费的领报严格按照财务规定。专项经费,专项开支,做到不多报、漏报。发票报销必须由经办人和验收人两人以上签字,如购书发票还必须附有购书清单,由采购、分编两名同志签字。报销单据依据经费的来源,分类填报,经经办人核对签字后,报馆长签批。
五、办公物品的管理
办公物品一律登记造册,妥善保管,定期检查。购买的办公用品要对物品名称、数量、出入库时间、请领人姓名等造册。领取大件办公物品和借用贵重办公物品,必须经馆长同意,并在领取单上签字,注明归还日期。